对于威海的端午节民俗,威海著名民俗作家梁月昌用“很有味道”来形容。昨天,记者专程拜访梁月昌,通过他了解威海老辈人过端午节的民俗。
包粽子、搿五色、扎小笤帚和小炊帚、拉露、采艾蒿等,梁月昌说,威海以前过端午节,民俗味很浓厚。其中,对于家家户户门上插艾叶、挂桃枝,还有一段传说。
梁月昌介绍,以往在端午节这一天天还没亮,家家户户都上山“拉露”,采上一大把散发着特殊芳香的艾蒿,赶在太阳出来前,把拉来的“露”挂在门口,祈求祛病消灾,寓意五谷丰登。
“这‘露’也叫‘辟邪束’。说起来里边还有一段传说呢。”梁月昌介绍,小时候他听老人们讲,很久以前的一个五月初五,因有官兵前往杀掳,村里人纷纷逃难。当时一名背着大孩子、领着小孩子匆忙逃难的妇女引起了官兵的注意。一询问才知道,妇女背着的大孩子是邻居家的孩子,因为邻居一家已经被杀戮,将孩子托付给这名妇女。为了保住邻居家的孩子,她才将这个大孩子背在身上,而让自己亲生的孩子跟在后面跑,官兵被妇女的善良和勇敢打动了,便告诉那名妇女,回村后,她可在门上挂上桃树枝作为记号,他们不会伤害她一家人的性命。没想到,善良的妇女回村后,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村里人,于是家家户户挂上了桃树枝,结果全部幸免于难。
为感念那名妇女,每年五月初五这天,人们便纷纷在自家大门插上桃枝。“起初的挂桃枝主要寓意‘避兵难’,再后来,缘于人们祈求五谷丰登、祛病免灾的心理,‘露’的内容不断被添加,除了桃枝外,还增加了麦穗、艾蒿等,寓意也有了外延,但大都是祈福保平安。”梁月昌说。
下一篇:没有了